從看榛子學禱告

從看榛子學禱告

英國靈閱之旅快要起程了,未出發,先興奮。

這趟旅程,其中一站我們會到訪英國的諾里奇(Norwich),在茱莉安的禱告室中學禱告。

諾里奇的茱莉安(Julian of Norwich, 約 1342–1416)是一位中世紀的靈修師傅,「Julian」並非她的本名,Julian 乃是來自她隱修小室所依附的聖茱莉安教堂(St Julian’s Church)。茱莉安寫了一本巨著 一《神愛的啟示》(Revelations of Divine Love),記載了她在禱告中所見的異象。她在書中常以「注視」(beholding)來描述禱告,禱告不是分析,而是用心靈的眼睛凝望,凝望著那位身懸十架的耶穌。茱莉安在一次默想中,她將一個「像榛子般大小的東西」放在手上,凝望著它。她驚訝於它的渺小,並想知道那是什麼。隨即得到了答案:「它是受造之物。」她意識到,它是如此微小和脆弱,似乎隨時都可能消失或破碎,但神對她說:「它能存留,且永遠長存,因為神愛它。」接著,她領悟到三個真理:「神創造了它,神愛它,神保存它。」

這三個領受驟眼看來是很一般的,因為大多數基督徒操練大自然默觀時,都會領受到神是創造主、祂愛一切受造物和祂一直保護看顧祂所愛的。但其實茱莉安所看到的不只是榛子,而是整個受造界的象徵。萬物的起源是出於神的自由旨意與愛,而神不只是造了世界就放下不管,而是持續愛它、珍視它,而萬物能持續存在,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因為神不斷地支撐它,用愛支撐它繼續存在。茱莉安所到領受的,是一個靈修核心真理:存在本身是「被愛著的存在」。在榛子異象裡,茱莉安領悟到它存在的理由是:「它能存留,因為神愛它。」雖然榛子在她手中不結成果實、不能供人食用,它依然被愛、被保守、被呼喚存在。受造物的價值不是來自它「對其他東西有幫助」,而是因為神要它存在並愛它。所以,萬物的存在並非自我支撐,而是被「當下的愛」支撐。同樣, 我的存在是被「當下的愛」所支撐。「我」存在的價值,這價值不是因為我有價值表現、不是因為我行為的成敗、不是因為我有用才值得存在,乃是來自神的愛。存在的根基不僅是「被造」的事實,更是「被愛」的關係創造主在祂每一個當下都主動、積極地讓受造物存在,神的愛在每一刻都重新喚醒我們是在愛的支撐下存在。存在不是隨機或必然的,而是「被愛著的存在」,這是恩典。

因此,如果一切受造物的存在都是因為「被愛著」,那我們的生活重心不是「討好神」,乃是「安住在神的愛裡」,唯有經驗到被愛著的存在,我們才能溢出愛。所以,當我們禱告,我們不是「努力感覺到神」,乃是在一吸一呼中經驗神已經在愛中與自己同在。因為神先愛,我們才會進入禱告;在禱告中,我們被愛承載,而不是靠自己支撐靈修。那麼,禱告的果實不是更多知識或力量,而是與神更親密在愛中結連。這種合一的愛不是被動靜止的,而是讓人的存在與行為都浸透愛,活出愛的臨在,讓別人透過你經驗神、經驗愛。

新一屆的靈性操練課程快要截止報名了,求聖靈感動你,選上上好的福分,學習操練自己的心,好使它能曉得自己是「被愛著的存在」,生命是被神愛承載著的。

作者:袁蕙文牧師博士 (本社榮休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