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靈閲文化社網站
本社宗旨:在極度物化的社會下培育心靈閱讀和閱讀心靈的文化,
來更新人性、重整天國觀,活出在我內的基督。
2023年預苦期默想系列 當我們要作出一些生活決定,總是問「如何明白神的旨意」。但這問題之所以是問題,因為神的旨意在聖經上已寫得很清楚,至於關乎你個人生活上的決定,這是關乎靈性辨識(spiritual discernment)。那麼我們如何辨識在禱告時所產生的感覺是來自聖靈或是自己的欲望 ? 一向以來,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到找耶穌都沒有甚麼好事,他們會用盡辦法想找到告耶穌的把柄。今次他們用求神蹟來試探耶穌。耶穌責備他們,指出他們懂得分辨天色的變化,那麼他們既是宗教領袖,熟悉律例典章和宗教儀式,但為何未能分辨時勢的跡象,認出在他們中間的彌賽亞?未能作出辨識,是因為他們動機不純以及他們被自己對彌賽亞的先入之見和期望所蒙蔽。這也正正反映出我們無法在在禱告中辨識這是主的聲音,是因為內心的黑暗,和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問題不是我們聽不到,感覺不到,乃是我們與主關係未深到一個地步確信是祂。 預苦期的第三十天,為自己內心的黑暗懺悔吧,它會使你不了解耶穌、不信任耶穌。2023年3月23日預苦期第三十天—辨識耶穌
1有幾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要求祂顯個天上的神蹟給他們看。2 耶穌回答說:「傍晚的時候,你們看見天邊出現紅霞,就說明天一定是晴天; 3 早晨的時候,你們看見天色又紅又暗,就說今天必有風雨。你們懂得分辨天色,卻不能分辨時代的徵兆。 4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想看神蹟,可是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於是耶穌離開他們走了。《馬太福音16:1-4》
靈閱文化社是於2013年2月成立。
本社宗旨:以關注及發展心靈教育為主軸,在極度物質化的社會下培育心靈閱讀和閱讀心靈的文化。
本社創辦的目的:「靈性」基本上是指人生命最真實及最根本的原貌,故本社創辦的目的是以「心靈閱讀‧閱讀心靈」的文化理念來幫助人認識靈性、操練靈性、活出靈性,因人活著,不是單靠物質,乃是心靈的素質。
同工簡介
袁蕙文 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主修靈修神學
靈閱文化社創辦人,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由2021年10月起)。研究興趣包括宗教經驗、中世紀神秘主義、女性靈性、宗教靈性比較、人格整全與靈性、宗教與文化等。作品包括:《神同在、常同在》、《京都靈旅》、《MAP默觀禱告入門》、《聖經靈閱之旅CD系列1至6輯》,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Interpretation: Memory as the Path to the Knowledge of God in Julian of Norwich’s Showings, Feminist Critical Studies in Religion and Culture. 等。
區建銘 美國波士頓大學神學博士,主修比較神學
靈閱文化社文化及神學研究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基督宗教神學、宗教哲學、宗教對話、宗教倫理學、比較神學、宗教與文化等。作品包括: 儒耶雙重宗教身份與比較神學,當代宗教對話:宗教符號的解釋,蒂利希的「終極關懷」理念對比較神學的貢獻,Paul Tillich and Chu Hsi: A Comparison of Their Views of Human Condition等。
本社訂立兩個目標來發展心靈教育:
(一) 用文化資源來推動心靈教育。由於近年「靈性」這觀念備受關注,人對靈性的追尋已超越宗教層面,無論在學術界及醫學界亦對這課題作出深入研究與探討。本社會提供多元化的心靈知識與資訊來推動現代靈性發展運動。
(二) 用宗教資源來推動心靈教育。宗教與社會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宗教可說是社會的錨,因為宗教能為社會不同現象帶來意義,提升人類心靈素質,使人活出人靈性的光輝。本社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相信人是上帝所創造,是一個有靈的活人,因此靈性關懷與培育甚為重要。我們會舉辦不同活動,包括講座、課程、靜修會、宗教對談等來為靈性教育耕耘,豐富大家對心靈操練的認識,好好保護心靈,使它更新變化。
本社會提供不同活動來提昇人認識自已的能力,看待生命的態度,以及探索生命的意義,
進而開拓生命視野,強化心靈素質。
本社提供的服侍包括:
文章:出版文章來反思生活,檢視靈性。
課程:提供不同課程來加增我們對靈性的認識,建立我們追求靈性的基礎,並作出更深度的追求。
靜修營/靜禱會:讓參加者有群體支持和鼓勵,一起耕耘心靈和培養靜修習慣。
宗教對話座談會:目的是透過對談來認識不同宗教的靈性觀,豐富靈性教育的發展。
靈性導引:我們會提供個人靈性導引來幫助有心志在靈性上成長的信徒、非信徒或不同宗教信仰人士。(需要者可直接致電或電郵本社)
敬請留意我們的網頁,參加我們的活動,好讓我們能服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