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操練與大腦構造
由於現代神經科學家驗證「靜觀」(MINDFULNESS)可帶給大腦良好的改變,無論在調校我們的情緒對壓力的反應或改善我們身心靈的平衡都有明顯的幫助,近年坊間多了不少靜觀課程,而靈性學的課程在教會圈子內也多講了、多教了,但並不是多操練了。
靈性操練的重要性是因為人的大腦有塑造的可能。「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是一個科學用語,簡單來說大腦具備改變的能力,因著我們的經驗、思想與重複的行為,大腦有能力創造全新的神經連結,並能自行重新連線,建立一個新的行為模式。用基督徒的行為習慣為例子,未信主以前星期日是不返教會崇拜的,但信主後因著每星期日週而復始的行為,大腦便為我們星期日的生活有新的組合,提醒我們星期日參加教會崇拜,我們生活便有了一個新習慣。這與靈性操練有甚麼關係?
自沙漠教父開始,我們強調靈性是要操練的。從奧古斯丁到依域格屈斯對靈性的分析,人的墜落造成最大的損害是蒙蔽了理智(nous/ reason) ,導致靈魂失去正當的秩序,我們將次好的當作是最好,將朽壞的當作是不朽壞的,將不重要的當作非重重要。失序的人生是人犯罪的結果,要重回正軌,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選擇要做的事,來重新讓大腦連線。能使大腦重新連線,建立一個新的行為秩序,我們要有意識地選擇要做的事,靈性操練的重點就在於此。我們繼續用星期日返教會崇拜為例子,當我們成為基督徒,建立了這個新的秩序生活習慣後,若我們沒有讓大腦重新連線,大腦便只靠著我們養成的習慣與做法,過我們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我們會覺得這習慣是一個枷鎖,令生活桎梏,原因是我們失去了用意識地選擇這個要做的事,星期日返教會崇拜是一個有意識地選擇要做的事,否則它只是一個行禮如儀的宗教活動。所以,「有意識地選擇要做的事」是靈性操練的目的,我們要操練自己的心,經驗清醒,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為甚麼要這樣做。靈性操練是容易講、容易教,但不容易做,因安靜是難耐的,我們好想靜,卻沒有忍耐,我們好想朝見上帝,卻不給祂時間。有見及此,靈閱文化社這幾年間凝聚了一個靈閱群體,我們透過定時、定候的操練,培育了一個良好的靈性習慣,在共修中發掘了心靈的喜樂和幸福,修正了生活的秩序。我可以說個人靈性操練的成與敗全在乎於你是否活在一個禱告群體之內。
靈性操練的目的是我們「有意識地選擇要做的事」,好叫我們活得清醒,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和為甚麼要這樣做。我鼓勵大家在追求個人靈性操練的同時,歡迎你參入這個群體。
作者:袁蕙文博士(本社榮休社長)
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出處。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務必徵得作者同意,可電郵:admin@lectiohk.com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