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聖須用功夫

成聖須用功夫

        有人問為什麼靈閱文化社靈性導引碩士課程原則上不收其他外來學位的申請者?我們唯一的回答是坊間的學位不能證明你有禱告的鍛鍊和實踐,以及看見你的生命因操練禱告而生發德行,一個不偏不倚的生命。雖然靈閱文化社開設靈性導引碩士課程,但我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課程或學位可以授予一個人有資格當靈性導師,我們用碩士課程來標誌著這課程旨在幫助學員整理自己的禱告經驗,如何協調禱告經驗與靈性導引的神學知識,致使可從知識與自身經驗中來幫助別人掌握聖靈在人內心的推動。知識與渴慕是靈性導師的重要資格,正如大德蘭提醒:一位有經驗、明智,和有學問的神師對於初學者尤其有幫助,因為他能安全地給予初學者在禱告的道路上適當的指導。

        雖然現今世界各地因著回應社會期望和專業需求而認證靈性導師的資格,但我們相信靈性導引是一種靈性師傅的傳承(spiritual father/mother succession),以及後來延伸成為一種靈性友情(spiritual friendship)的同行服侍。靈性導引自古至今一直在教會存在著,在基督教靈修傳統中,早在沙漠傳統已有靈性師傅出現,沙漠教父聖安東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對主的渴慕與禱告經驗塑造他有一種吸引人的生命力,許多人因他走進了沙漠,生命找到了成聖的方向。及至到了十一世紀,平信徒接受靈性導引的幫助已很普遍,一位十二世紀熙篤會的修士艾爾雷德(Aelred of Rievaulx, 1110-1167) 寫了一本《屬靈友情禮讚》 (On Spiritual Friendship)來指出靈性導引就好像一份屬靈友誼,彼此要忠誠、動機正確、謹慎和忍耐。中世紀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靈性師傅,他們寫下的默觀禱告著作,對當時教會的靈性起了復興的作用,如安瑟倫(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 伯爾拿(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 及蒂埃里(William of St. Thierry,1075?-1148);到了十六世紀,有大德蘭、十架約翰、依納爵等等,他們的靈修著作不但培育了許多靈性師傅,更教導信徒靈命成長的階梯,好叫我們有依可循的學習禱告,走上這條潔淨、光照與融合的靈修之路。這些師傅堅決主張靈修應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在真理的土壤上孕育出謙卑的生命,美善的德性,這對於指導默觀者會有極大的幫助,他們的學問會防止默觀者偏離聖經的教導,作出任何無理性的行為,而謙卑的德行是知道自己甚麼都不是,防止假冒為善,裡外不一,自我欺哄。所以靈性導師是需要在屬靈的知識與禱告的經驗上不斷以此自建。

        靈閱文化社禱告的課程設計以證書課程為基礎,這課程以操練禱告為主,培育禱告的習慣包括懂得安靜和退省,要操練禱告就要認識禱告的方法,這才培養出禱告的習慣,有好的禱告習慣才會結出禱告的果子。而文憑課程的特色是會涉獵不同靈修傳統的靈修經典,我們強調正統,因歷代的靈修經典是培育靈性生命成長的重要資源,有正確的認識才有可能在默觀禱告的成聖道路上安全地成長。碩士課程是在實踐禱告和認識導引的知識中求得真正的理解,禱告是必須憑經驗而不是靠說教來理解的,導引也不是靠理論就明白聖靈的工作,靈性導引沒有禱告基礎,自己不能明暸,但沒有理論也不能教導別人。到最後,我們再研究恩典如何造就人趨於完善,在知識、經驗與恩典下,我們才可辨識罪惡的統治是甚麼意思,推翻罪惡的統治又是甚麼意思,因為在操練禱告的生命中,罪惡再不能轄制我們,「因為神的愛,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己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

歡迎大家參加靈閱文化社的課程與共修退省,一起操練禱告,踏上愛主之路。

作者:袁蕙文博士(本社社長)

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出處。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務必徵得作者同意,可電郵:admin@lectiohk.com查詢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Telegram
WhatsApp chat